作者: 2020-11-23 15:14:17 阅读量:
10月-11月天津耀华中学,二中等学校陆续开展了心理咨询的活动,并进行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讲座,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陆续成为大家近年来的关注点,为什么随着越来越好的状况,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反而集中出现了问题.
最近一个由人大附中的3个00后学生拍摄的关于“抑郁症患者”的短片,在B站火了。短片由故事主人公亲自出镜,讲述了自己患有抑郁症的心路历程。
3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走访了抑郁症患者,心理专家,并对自己进行了剖析和解读,形成了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报告,获得了China Thinks Big的好评。
故事的主人公纯子的一句话被广泛传播:
不是说生活中心情好不好了,心情不好就是生活的全部。
在诊断为抑郁症之前纯子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失眠,感受到“家庭氛围也不是很好,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也有,加上进入高中后学业压力陡然增加……”各种因素叠加在一块儿了。
在纯子的描述过程中也看到她曾经向周边人寻求帮助的过程,向老师沟通,老师觉得小姑娘年纪轻轻,去操场跑两圈就好了,同龄人之间流言蜚语觉得她戏比较多。
愈演愈烈的环境压力会加剧内心想逃避的状态,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,几位同学也走访了专业人士,心理专家。
提到:几乎每个人都有不被理解的时刻。
“每一个精神病人身后,都有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。”
“原生家庭”一直是心理学界探讨,包括这两年自媒体平台探讨最多的一个话题。
今年关于“抑郁”的话题也已经不是次在各平台冲上热搜,9月#抑郁症成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杀手#热搜一直高挂,热议不断。10月大连理工研究生抑郁自杀,包括前一段时间在《脱口秀大会》中频繁成为焦点的北大学霸李雪琴也曾患上“抑郁症“。
人们对于“抑郁症”的认知和《灯火之下》中阿纯被嘲讽的如出一辙,人们普遍认为“娇气,矫情,抗压能力差”是“抑郁症”的标签。
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
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.1%,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,青少年约占1/4。
有的家长觉得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,孩子们为什么变得越来越不快乐。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让家长十分苦恼。
在心理学家,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·塞利格曼教授出版的《教出乐观的孩子》一书中我们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引导孩子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前进。
书中讲述:
“孩子的悲观,有一部分是来自他所接触及尊敬的成人,如父母、老师和教练。孩子就像是块海绵,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,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。”
悲观的人更倾向于悲观的解释风格,事情发生后,悲观人的解释更倾向于:
性、普遍性、个人的
把原因归结于个人,普适和不可改变的状态。
例
孩子今天回来晚了,和孩子吵了一架。
悲观的解释:“这个孩子真是个不听话的孩子,每次都是这样”。或者归结于“我是一个失败的母亲,总是管不好孩子。”从孩子的角度也会觉得“为什么我的母亲总是管我这样严格,为什么总在歇斯底里的状态里。”
乐观的解释:“孩子今天是不是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,不该直接上来就责怪他。”
解释风格为暂时性:因某种因素导致的一次性或者个别的行为;
特定的:因某一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导致的特定的现象;
非个人的:非“我”的因素。
但是如果在家庭成员中已经养成了悲观的解释风格,该如何调整重新调整孩子的习惯建立新的解释风格呢,马丁·塞利格曼提出了“ABCDE”的方法,这一方法在马丁·塞利格曼《Flourish》《活出最乐观的自己》中也有提及,如何建立持续的幸福感。
_
即
A:Adversity 发生了不好的事情
_
B:Belief 想法,即我们针对不好的事情的反应如何解释的
_
C:Consequence 想法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好后果
_
D:Disputation反驳消极的想法,按照乐观的暂时的,特定的,非个人的解释风格重新定义
E:Energization激发积极的行动和想法重新应对发生的事情
反复练习,帮助孩子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转变成习得性乐观的思维方式,才能让孩子变得真正的乐观。
这一方式在另一位心理学家的著作中也有提及。心理学家里克汉森和他的儿子福里斯特汉森联合出版的《复原力》中提到了“复原力”这一概念:
“复原力,是我们面对逆境挫折时的一种重要能力:我们可以改变回应坏事的方式。”
这和我们前文提到的马丁·塞利格曼的积极的“解释风格”是异曲同工的,我们解释的方式即我们回应坏事的方式。
《复原力》中提到人们更习惯于进行严格的自我批判,因为家庭面对问题的过程中是责备和自我批评的模式,因此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内在的批评家,即便在家长不在身边的情况下,依然在自我内心中设置了一个监督者充当了父母批判的角色。
“你为什么总是这样”
“一定又是你的问题”
“是我做的不够好”
……不断的自我批判和否定会增加孩子的压力,就如同悲观的解释风格,不断地加强这种悲观的情绪,那么自我内在的驱动就很难重新点燃。
所以回到我们前文中提到的马丁·塞利格曼《教出乐观的孩子》书中的一句话:“孩子的悲观,有一部分是来自他所接触及尊敬的成人,如父母、老师和教练。孩子就像是块海绵,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,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。”
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,面对的压力会越来越大,当面对挫折或者面对差异的时候如何独立的去应对这个世界,才是家长们要真正考虑的。
一次晚归的外出,一次失了水准的考试,一次不太理想的沟通都不能将孩子的未来固化下来。
因为他们的未来无限可能。
精品班试听课+免费测评+学习方案制定